
QL是『Quick Loading』快速上片的簡寫,17是最大光圈1.7,GIII是本系列最終也是最強的一代,除了最開始的一些在日本生產之外,從1972年開始有將近11年的時間都在台灣生產,產量據說高達120多萬台,

Canonet QL17 GIII 的機械結構是仿Leica RF所設計,所以有『日本萊卡機』的稱號,

為了降低成本配上不可焦換的40mm F1.4鏡頭,在光圈全開狀態下成像就十分銳利,快門就設計在鏡頭上,

由上而下是快門速度,底片ISO值,光圈大小,對焦距離,將光圈轉到『A』就是快門先決模式,並有曝光不足保險快門設計,讓曝光不足的狀態下快門無法擊發,避免底片曝光失敗,

這是對焦環,行程很短,好處就是可以很快對到焦,缺點就是不熟的要多練習,

Sylvie找到的這台是十分罕見早期日本生產的機器,

觀景窗旁的Check鈕是檢查水銀電池是否有電,QL17的電力只用於測光,所以就算沒電還是可以手動調整光圈和快門並拍攝相片,

全金屬的機身重大約600克,

比巴掌大一點點,是攜帶相當方便的隨身機,

Canonet是Canon僅有的RF系列。

由於年代久遠,鏡片鍍膜已經不太完整,從這裡可以看到光圈是由五片葉片組成,

收到Sylvie費了一番功夫才收集到的禮物,尤其知道他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大更是忍不住的驚喜!謝謝妳讓我重拾用底片拍的樂趣~
_
2 則留言:
父親留給我一台一模一樣的相機,上網搜尋時發現了JOSE的這篇文章,讓我對這台相機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.決定先將相機送去相館整理一番,再來好好體驗底片機的魅力.
要好好謝謝爸爸留給你這麼好的禮物~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