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29/2010

心的視界- 看出不一樣的世界

More about 心的視界

看過了一些談攝影的書,發現日本的攝影書比較偏重『技巧』,歐美的比較偏重『觀念』,而柯錫杰的心的視界說的就是更高層次的『熱情』了,
我想要拍照要先有自己的『觀念』,然後靠『技巧』去完成它,而從頭到尾串連彼此的就是需要『熱情』了,『觀念』和『技巧』都可以靠後天的培養訓練萊增進,但是『熱情』卻是與天俱來的,這也是決定你能達到多少成就的關鍵,以前拍照對我而言就是記錄,但是柯錫杰卻告訴我們拍照不應該只是記錄,而可以是一種創作,不要跟別人拍一樣的,然後自己賦予相片意義,這樣就可以是張好的相片,本來相片就可以跟其他藝術品一樣,可以給觀眾帶來共鳴帶來感動,至於相片藝術價值的深度就是我想要追尋的。

1/27/2010

寒冬中天氣晴的點點雪白驚奇~Plum blossom 梅花

這是我第一次拍梅花,梅花對我只是國小課本中虛渺的icon~所謂國花,什麼堅忍不拔,愈冷愈開花都只是聽聽而已,直到這次才有機會真正觸摸到傳說中梅花,果然,撲鼻的花香一早就吸引蜜蜂群來採蜜,晴空下昂首挺立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,趁著花謝之前留下我的第一次接觸。














1/25/2010

[小台灣] 國立台灣文學館

這是建於1916年的台南州廳,現在變成了國家台灣文學館,同樣是舊建物再利用,我會跟京都相同性質的建物做比較,覺得日本人修復古建築的態度是很含蓄的,用原來的材料盡量讓他恢復成原來的面貌,但是台灣的古蹟修復就很怕民眾不知道他們很辛苦的修復古蹟,所以一定弄得變新的一樣,最後再加個新建築放上去,不知道這是不是跟我們的歷史不夠久,不夠久到讓我們珍惜身旁的古蹟,就算要修護我還是覺得應該盡量恢復成原來的樣子,舊的才存在著集體記憶,不是嘛?


這次到訪,館中正展出林海音的回顧展,果然,我們的老作家在這老建築中無比地合味......













1/22/2010

慢活- 手動對焦的收穫

從前拍照就是先用中央對焦點對準對焦物,半按快門鈕~嗶!嗶!完成自動對焦然後再構圖,最後按下快門完成一張相片的拍攝,這個過程不會超過2秒,對我而言拍照就是這樣,但是自從買了Voigtlander COLOR-SKOPAR 20mm F3.5 SLII之後一切就變的不一樣了,因為不是自動對焦,所以拍照慢了,但是多了思考的時間......
現在對焦需要自己轉動對焦環,所以要更用心的透過觀景窗看自己取的景,焦距就在這前前後後的之間逐漸清晰,我也因為多了這幾秒的時間能再多想看看我要拍的東西,這樣子我也才發現比自動對焦多一點的樂趣,就是多了這幾秒反覆的審視,我更能體會拍照的樂趣,步調慢了下來也才更能發現這方風景的美麗。

1/18/2010

孤獨

孤獨,真的就只是自己一個人嗎?

1/15/2010

等待

向晚的高鐵站迎接的不是華燈初上的燦爛,而是我等待的人所帶來的幸福......

1/12/2010

[小台灣] 藍曬圖 建築的同路人

到台南前被翻閱的tour guide中這個很有建築味的Pub『藍曬圖』所吸引,於是放進了到台南一定要拜訪的景點,然後又發現原來這是大學同班同學開的店,難怪就是這麼地『建築』, 舊建築再利用,設計工作室,社區整體營造,都在這裡精采的上演著,相當有意思的一家店和生活。






1/11/2010

路,不停向前延伸的路,我們只能在後面沒力不停地追趕,累了.....但,幸福,真的就在前面轉彎處等著我們嗎?

1/07/2010

Voigtlander 20mm F3.5 SLII 福倫達餅乾鏡試吃

看了森山大道的『犬的記憶』和『犬的記憶終章』深深被他粗粒子的廣角世界所吸引,知道了他最愛的的是21mm的焦距,下定決心哪天也要弄一顆來玩玩,剛好最近01開了隻全球首賣的Voigtlander COLOR-SKOPAR 20mm F3.5 SLII,比較了一下其他國家不是還沒上市就是賣得比台灣貴,再則心裡一直想買顆手動鏡來玩玩,以後出門遊玩背包裡除了5D2+35L+135L還缺顆輕便的廣角鏡,然後這顆鏡頭就出現在我眼前了,趁著剛入手帶它到附近散步,




說真的,雖然廣角鏡通常是用 ∞ 對焦,還是覺得拍的東西有點鬆散,還要多點時間練習練習,不過這顆鏡頭真的很輕巧,等熟練了說不定就變成了我的機身蓋了,呵呵~


餅乾鏡繼續試:

等待
孤獨
慢活- 手動對焦的收穫
出發
方向
帶著餅乾鏡去旅行

-

1/02/2010

末世之城- 一個絕望城市的希望故事

More about 末世之城

這是一個在不停崩壞的城市,雖然沒有名字但是很容易把它當成『紐約』的未來。今天看到的明天就不存在了,天氣惡劣到夜晚冷到結冰白天溶化成水災,政府功能消失殆盡,居民沒有任何保護,拾荒變成居民最高尚賴以為生的方式,『城市』只是空有其名其實已經不復存在,保羅‧奧斯特花了1/5的篇幅在建構這個『末世之城』,這個看不到未來的城市也許現在看來不太具有特色,但是這本書的出版時間是1987年,這樣也許可以看的出作者的不凡之處。

所以我會必較注意『末世之城』有關城市描寫,保羅‧奧斯特不枉是當代最會說故事的作家,建構了這個城市脈絡這麼清晰的末世之城,深陷其中只有絕望而不知道要怎麼脫身,就像主角Anna,即使想要保持優雅卻一直不斷墮落到地獄的底層......

這也是一部很原創性的好作品,當然我也還沒看過保羅‧奧斯特有兩本類似的作品出現,但是不同於他其他小說的絕望困境結局,『末世之城』是充滿希望的開放結局,也難得在看完之後心情不會那麼沈重的piece of work。